二二八事件在台灣造成的影響已經不是只有當年的殺掠事件,經過許多政治人物的不斷煽動,民族的對立不管在台面上或台面下已有多年,現在這個民進黨又再一次的挑動如此的民族性話題,也讓我很不爽,有的會說你不是受難者不會了解那些人的心情,但這跟打架旁邊叫囂助陣的人有什麼兩樣呢?
昨天就一直在看各家的228(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到了半夜兩點多還未能把我的初稿擬定(幾乎都被朋友拉去玩電動啦XD,嘿嘿,很不負責的說法),所以就先睡了一下,早上起來馬上就來動筆囉。
以下大部分節錄於維基百科的
二二八事件,我在查閱的時候網頁還顯示最近此頁面受到頻繁的破壞等字眼,已經呈現半封鎖的狀態了。台灣的政治魔人還真多!
二二八事件是
1947年2月至5月間,
台灣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其中包括官民武裝衝突、軍隊鎮壓平民、台籍士紳被搜捕或殺害,以及當地人對
外省人的攻擊等。
事件起始於
1947年2月27日,
台北市的一件私煙查緝糾紛引起(一說為買賣過程的誤會),觸發
2月28日台北市民的請願、
示威、
罷工、罷市。同日又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因此由請願懲兇轉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演變為社會運動,最終導致官民間的武裝衝突,以及台灣當地人和大陸人之間的族群衝突。最後在軍事鎮壓中結束。

此為生氣的群眾聚集在專賣局台北分局門口。時間為1947.02.28。
這整件事情的說明上面就有分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和二二八公會和網路消息的幾個版本,當然網路消息我感覺打國民黨的很多,其中有一篇
南方快報,指出馬英九及其團隊製作的二二八紀錄片有造假之虞。或是真的或是各人解讀方式不同,文中提出來的東西我看與其他正式團體的相差不遠,主要也是因為人民長期被政府壓榨,一直到天馬茶房前的查緝香菸成為導火線。
如何的壓榨在WiKi有一點說明:
在於光復台灣之後,政府一方面將原屬日本人與殖民政府的財產,直接收為私有,並拆裝賣往中國大陸。另一方面,延續日本殖民政策,壟斷台灣的經濟(如:煙﹑酒﹑糖﹑
樟腦等的專賣),並利用各種關係排擠民營公司。由於
日治時期台灣人便視「煙酒專賣局」、「台灣製糖會社」等公司為日本殖民制度之表徵,因此產生「以前受日本人欺負,現在受中國人欺負」的感覺。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會發生在查緝私煙上,也與這些政策不無關係。
因此而造成在地台灣人與中國來台的人之間的隔閡、誤解與不平等
日本政府直到
1945年5月才實施義務兵役,而在這之前從
1942年1月以降,日本政府實施
志願兵役,雖然台灣人有權利不選擇參戰,卻出現踴躍投軍的現象,
1943年自願提出申請人數更高達60萬以上,許多大陸人因此遷怒於台灣人。加上對戰前臺灣情勢的不理解,有一些台灣人被視為
漢奸,並受到緝捕。為往後族群衝突種下隱憂。
除了台灣人與閩南人之外的大陸人有語言和日常習慣的隔閡,台灣人參與政治的權利也受到差別待遇,大都只許擔任低級官員。而政府官員與接收台灣的軍隊又有嚴重的官僚作風與貪污問題。
以上也說明了當時雙方已經是看不順眼了,民看官壓榨,官看民反中(好像很多那一輩的人都很懷念日本統治的時代)。這時候大陸那邊國共的情勢也正處敏感,再加上來台的官員剛好又是非常腐敗的貪官,造成了日後爆發的軍事鎮壓。
這些不就是語言隔閡和政府壓榨的最好說明嗎?有需要一直提出來刺痛傷者家屬與社會的傷口嗎?
這些錯有人總歸咎於蔣中正總統,但是我覺得那是打壓國民黨的一個情緒攻擊,真正應該歸咎的不是陳儀嗎?當時的陳儀管理不當,事情爆發之前也沒有妥善處力,爆發之後又以不實情報轉呈中央並要求派遣鎮壓軍隊,這時候國共正處緊張,是總統的或會以為南方小島的人被敵人煽動以趁亂玆事。
並且在Wiki裡面有寫到馬英九並於2006年將此事件定調為「官逼民反」。如此並非模糊與造假。但卻有人不斷的煽動來騙選票,這些行為實在不恥。
在我的觀點裡蔣中正不算是一個很會治國的人,但是他的功勞並不會比他的過錯還要少,就我來看,當初要是沒有他的北伐並不會有我們中華民國,雖他在隨後亦有一些不當殺戮,但也在外患來襲時也成功的抵禦,可惜的是無法撫平國內動亂(但在此動亂中仍能守住中國也屬難得),這之中也有人批評他的做法錯誤,但是先安內後攘外應該是正確的決定,沒有團結怎麼退敵(後來還是退了)。
寫到這裡我的立場始終很偏向國民黨,但是我看來這是歷史的錯過已經不是現在的人道歉或是做如何的彌補可以挽回的。所以我看正面性。
當然負面的很多,對於之後共軍的攻擊如此不堪和信由陳儀鎮壓台灣人和自以為的以德服人,這些事情我也都很不認同。但是又能如何呢?我在國中時代唸的歷史不算太好,但是每每聽老師講到清朝的腐敗,西安事變和共軍使得我們退來台灣,都讓我覺得以前的人怎麼那麼白痴。那既然那麼白痴的事情都無法挽回了,知道就好了阿。幹嘛一直要我寫出來還有背起來呢?記住恥辱嗎?我想這是知之就好了。
....越寫我越覺得我離題了,不過這些都是時下的批評,但是一直追究有用嗎?我對於追思還贊同一點,但是沒必要一個總統不做正面、有建設性的發言而是指顧慮到藍綠對立。
在
Ericsk's Blog的228一文中也提到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屠殺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只是我很想知道,為什麼現在大家就只追究二二八事件這段的屠殺歷史呢?你怎麼不去追究日本人對於丘逢甲、莫那魯道等人的屠殺?你怎麼不去追究法國人、葡萄牙人或是西班牙人呢?二二八這天大家都放假了一天,在台灣所有人的心中都瞭解了這段歷史的意義,也都希望能從這樣的借鏡中更珍惜和平的可貴。但若是每年都來炒作一下悲情,真是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樣的動作是有什麼動機。難道這樣的事件只讓後人學到「更強的種族歧視」、「更深的族群撕裂」嗎?那,帶頭炒作的人又和希特勒討厭猶太人有什麼兩樣呢?
做總統的人,應該是要致力於國內的和平,而不是帶頭作亂才是。不是只有當別人反對自己的時候才叫大家珍惜台灣,而到了二二八卻又撕裂台灣,這樣不是很諷刺嗎?
會去只有追究此件事情也都是因為對她們有利益才這樣做的。
這篇或許對於受難家屬看來不是非常的舒服但是我想過去的事情,總叫後來人背也是一個痛苦的逼迫。雙方各讓一步,將心比心吧!為了台灣的未來!
PS:文後小記,這文的意念在我的想法中已經有了三四年了吧,現在抒發出來感覺真好,但是總覺得我跳的速度有點太快,待會要上課了,如果有寫不好的多多包含吧!